淺論傳統武術套路的作用

轉載自http://www.wdgf.com/html/201102/8713/

淺論傳統武術套路的作用

2011-02-13    16:43:44

————————————————————————————————————————————————–

一、套路是中華傳統武術主要的練習方式和傳承方式。

中華傳統武術雖分幾大門派,但各門派大多以套路作為主要練習功及傳承之方法。武術的內容可分為基本功、套路、軟硬功夫、勢法對練、散手練習、切磋及拳論研究等幾大部分,套路練習是武術運動的主要練習形式,套路綜活動手足敏捷身法、積聚功力、攻防練習於一體,故拳術為學藝入門之基(注1)。散打及各門派打法其練習方式亦不外乎散用招勢及組合招式,其實際上亦是自己編排(短小套路)套路的練習。

由此可知,武術的練習離不開套路這一練習形式。少林武術更是以套路作為練習功夫的主要形式。

少林拳的套路動作皆為技擊實用招式所組成,其基礎套路小洪拳、大洪拳、陸合拳對練、羅漢拳、心意拳,其內容皆為技擊攻防內容。練時講究空練如有人,對敵若無人,一招一式皆為攻防實用之練習。如最基本之彈腿練習也是攻防練習。少林彈腿又叫吸呼功動靜,在練習基本攻防步法身法之同時練習基本打法,所以其歌訣中說:“世人莫看勢法單,多踢多練系根源。臨敵自有妙用處,護體防身能壯膽。練的一三五七九,合的二四六八十。久練一成合為一趟拳。有些門派如功力門還有彈腿勢多路,是將彈腿用法綜合組成一趟拳。少林彈腿24路每一路皆是一打法,也是一攻防實用招式。

少林拳更是攻防實用招勢之組合,以最基本的小洪拳為例,弓步劈心掌其上步為上左步進中門,其手法右手格攔,左掌隨左步進落而推出,其手為一防一攻,其步為上步踩、管,上下肢配合,左右手相互配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之勢法練習,有其真確的實用性。

再例如抱手束身動作,右手撩襠,抱肘時左拳隨左步回收束身而下砸,其左腳收至右腳旁,隨身體下蹲成縮身丁步。其攻防內容為對方用腳踢來時退步束身以左拳砸對方腳,是防中兼攻之動作。其歌訣中也論曰:“你用腳來踢我用束身防”。緊接前勢乘對方腳未落之際左步射入變成弓步劈心掌,其身法是由低變高,其步法由退變進,其手法右攔左進,一束一進,其為連環打法。而且身手腳步緊密配合,一動而全身皆動。正如少林拳歌訣所說:“上法須知先上身,腳手齊至斯為真。接來送去得秘法,藝到變化自如神”。

由此可知,拳既是藝,拳既是拳,拳術套路就是攻防練習,練習拳術就是練攻防內容。那種套路練習無用論可以休矣。

由此可見,不能將傳統武術套路和自選表演套路等同,傳統套路是以攻防實用為套路結構內容,看一個套路有無技擊練習價值是看其內容是否為攻防內容,而不能將傳統套路皆視為無用。因為傳統武術是以套路作為傳承和練習的主要形式,否定了套路就等於否定了傳統武術。

二、傳統套路練習是增加功力及培養技擊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一、練拳講懂勁,在練習攻防動作套路的過程中,通過苦練可練出寸勁、靈勁、鋼勁、柔勁。

第二、練習進退移閃、起落飛縱、通過攻防動作的變化組合練習,能迅速提高攻防能力。

  第三、能迅速增長功力。少林拳每套三節,一節相當於一般傳統拳的長度,二節合在一起超出一般拳術的長度,三節相當於兩個傳統套路的長度,通過逐漸增加節數的練習,從開始練一節,到逐漸一次練兩節,直到一次練三節,能增長功力。

少林寺後大殿的錘窩據傳是練心意拳所形成,不論練心意把或大洪拳,其雙聚腳(雙恨腳)有規律的在某一地點多次重複導致該處地面磚碎下陷成腳窩,同時也顯示出功力之增長。這也是套路練習所形成的景象,已證明套路的功用。

少林短打拳譜中說:“學藝之法有三,一為練習拳術活動手足步法,二為推送沙袋行功積力,三為演習各家手法。分為樁手(打木樁)操手(對練套路)散手(格手)亦即散打練習。故散打者,散手招法之對打也。

由此可知,散打在傳統武術中是結果,是印證功力和技擊能力的一種形式,不論名曰切磋或格手或比武,皆為印證武功,是顯示所學所練之成績檢驗攻防能力的一種方式。

因此,傳統武術之散打是練習拳術功夫幾年後的實用攻防能力的檢驗,是果而不是因,而套路拳術練習是因,有因才有果。

由此可知傳統武術套路是一切武術技擊之根本,不論其心意把心意拳或各種拳,不論是內功或易筋經,不論其單勢和多勢組合,其攻防招勢之練習皆是通過套路練習這一形式來完成的。由此可知套路與功夫與攻防能力密不可分,是武術功夫的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鍛煉形式。

三、從傳統套路功能之區分反映出套路是中華武術傳統文化的載體和靈魂。

  (一)套路功能之區分。

  1、攻防招式之練習。 2、腳步根基之練習(如彈腿)3、身手步法之練習(如大洪拳)、4、內外相合重複一招之練習(如心意把),攻防實戰能力之練習為陸合拳對練二十四炮、五十四散手、三十二合上法、走馬六合之練習。 5、打拿破三法擒拿格鬥之練習。先嚴石公久芳大師曾拜八個名師學各派手法,積後半生精力融會貫通創八路三法拳,每路又分八節、共64路,將數百個各門派著名手法融貫其中,每練習一個(遍)套路,就可演習64個打拿破招勢方法,(注2)另外還創編有拿破百法、金絲纏腕等數十種變化,也是以套路作為演練形式的實用招勢拳法。 6、秘傳不外傳的拳術套路。少林寺有部分套路不公開表演,筆者七十年代曾問少林心意把第二代傳人著名吳山林老師爺,我所學的東西今後哪些不能對外傳。老師爺說心意把、炮拳、眉齊棍不准外傳,並說老師爺(指吳古輪)去世前提起學藝之難流著淚對他們說:千金不傳非人,寧可窮的要飯,不能把少林寺東西玩藝賣了。

綜上所述,可以證明套路是傳統武術的精華,所有的功法勢法都是通過套路形式流傳練習的。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傳統武術套路的重要性。

不論何種套路其目的及練習結構內容皆為攻防之內容,因此套路之功用從古至今是將攻防實用能力之練習作為第一用途的。其練套路之目的不是為了表演比賽,而是為了練出攻防能力。限於傳統遺留的門戶之見,有些套路不能公開表演,一般很少讓外人見,只在門派內部衣缽弟子中流傳,是將套路作為門派功夫傳承的載體。其二是可以表演的套路,其內容亦是攻防格鬥動作之練習,以宣傳武術的攻防技術,以鼓動多人參加練習,其功用一為健身二為防身。

(二)套路練習無用論之觀點是片面的

一種認為傳統套路無用的人的認識是源於認為傳統武術套路在散打比賽中用不上,由其招式無用導致其套路無用之論,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是練習者功力不到,因而不能靈活運用拳術中的招勢,而不是拳術中的招勢無用。散打招勢之攻防內容是拳擊加腿法摔法,因其勢簡其用明,故奏效快,但是到一定程度後再提高很難,這就是表現為散打比賽上有些冠軍也是多為互打抱摔,而拆招變勢一手連三手,打幾個回合不分勝負者很少見的原因。傳統武術常云讀書不講,隔皮撓痒。練拳不會悟,老師未講用法或學生不理解用法,導致使用不上。但由此並不能說明拳術招勢無用,而只能說是其不會應用而已。先嚴久芳大人曾講他小時候的故事,學了小八式中的懷中抱月開弓亮勢,幾個小學生打他他使用不上,哭著對老師說不管用。徐文炳大師說,懷中抱月是別人打你時將對方之手蓋下,開弓亮勢隨即將拳打出打擊對方胸部或面部。蓋手沖天炮是將對方手蓋下另一拳衝打對方面部。父親久芳大師理解後幾個小同學又欺侮他時他使用這幾招果然好用,大喜,歸告徐文炳大師,好用!真管用!大師曰,再好的方法不下真功夫練,練不上功力也是無用。父親大人生前多次教導筆者和其他弟子曰:“一力降十會、一巧破百拙,練拳要下苦功夫,直練至開悟,如悟道之頓悟,一旦貫通焉,功力不到老師講解也無用”。

筆者跟德根大師學藝時一趟昭陽拳練了二年,老師還說糟踏東西。有一次我問招勢的用法時,恩師問我你說雙風貫耳何用,我說不是明顯的下格開對方的手臂之後打對方的兩耳嗎,恩師說我火候不到,說下格攔時為何蹲身,是就地拔蔥抓住對方腳一掂即倒。此事例說明火候不到理解不全。一般老師對初學弟子三年內不講用法,其原因是怕講了用法不肯下功夫苦練,無功力明白了用法也用不上。

因為傳統武術講一手連三手,三手護一手,諸多變化用法複雜、因其變化繁多,且每一變皆講火候老嫩,故須較高的功力才能達到熟練自如之運用,故越高深者需要練習時日越久,一般人不肯多年苦練研究,急功近利,運用時難達得心應手之境界,這也是容易使人產生錯誤認為傳統套路中的招式無用的原因。其實這是和太極十年不出門的道理一樣,練的東西越高越難,越需要較長時間來練好,使用不上,原因在自己功夫不到,不在於練套路招勢無用。練套路就是練組合到一起的招數。各種招數都是通過單練套路對練套路來完成的。由此可知,練套路無用之論是不正確的。

套路對於傳統武術而言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是武術文化、武術攻防招勢的載體,對於一些大門派而言,取消了套路就等於沒有了門派,除現代散打之外幾乎所有門派皆是以套路作為主要傳承方式。如形意門的安身炮、雜式錘,八卦門中八卦轉掌。太極門中的砲錘和一二路小架,少林免張通背劈散拍掌五花炮、前三十流通搖打法、後三十六摟門手法、摟活前十八層、摟活後十八點等,皆是將攻防之技術招勢融於套路練習之中,作為練習功力及世代傳承之方式。少林打法中的一些用法如野馬上槽、閃打氣門、一步三截腰、文王三拱手。拳藝學初步、拳藝學進階中的打木樁的多種變化、用法,其也皆是從套路中抽出單練或將其組合為套路練習。因此,可以說,套路是傳統武術的主要鍛煉形式,套路是傳統武術文化的載體,套路是某一時代的技擊特點的顯示,套路是武術文化的靈魂,捨棄了套路就是捨棄了傳統武術。

現在有些學校把學散打的和學套路的分為兩種科目,這是現代的一種發明創造,古代傳統武術無此種劃分。傳統武術先練基本功、套路,在套路基礎上練習各種手法,或同時練軟硬功夫,數年後可得技之小成,數十年後可得技之大成。真功夫須數年至數十年,那種數月或數日可成的氣功硬功多偽,有魔術之成份。現代散打見效甚速是急功近利的一種方法,其中有一些傳統武術的打法和摔法,但與傳統武術尚有一定的差別。其中有招勢運用上及招勢功力練習上的差別,例如散打打沙袋是用軟袋,有的還戴手套練習,練習拳打腳踢多用一個袋練習,傳統武術打沙袋是不戴手套打沙土或鐵沙裝的硬袋,有時練習從一個袋增加到十個袋,其難易程度和須要時日當然不同。又如散打中的耐擊打練習是採用雙人對抗對排,而傳統武術的抗打能力練習是配合內功練的鐵布衫或排磚功,其難易程度及功力大小及所需時間自然不同。再例如散打練腿法是踢軟沙袋,而傳統武術的腿法練習是練鐵掃帚鐵腿功,踢木樁掃木橛,其難易和時間自然不同。因其所練功夫的難易不同而顯示出功力不同,故練習所須時日也不同。傳統武術是使用招勢、軟硬功夫、多年功力的綜合體現,與現代散打不同之特點是複雜招勢的變化及多種技能的連續運用。中華傳統武術博大精深,不拘限於散打之功用。套路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的練習方式。由此可知,練套路無用之論是不正確的。

結論:中華傳統武術的主要內容及演練方式就是武術套路,套路練習是武術練習的主要形式,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是通過套路展現和傳承的,套路是練習攻防能力的必要方式,套路是以攻防實用的各種招勢方法組成的,並寓有天人合一、陰陽、八卦、五行、四氣等天地正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因此我們要重視傳統武術套路並使之發揚光大。

在先嚴久芳大師和恩師德根大師、吳山林師爺、吳有德師叔、德宗師叔、柴宗漢師伯逝世多年之際,僅以此文作為對他們老一代傳統武術家的緬懷和紀念。及作為拳術套路的重要性及精深的說明。讓我引用一段少林古拳譜中的拳論作為此文的結尾。

拳論曰:“拳雖小技,理通造化,便伏陰陽。天地虛其中,二氣為之鼓盪,人身空其內,一氣為之充週。 精蘊於眉睫髮際,神通乎喉舌唇齒。 靜則山立鼎峙,動則泉湧風發。水火不相妨而相濟,金木不相剋而相生。土風吹噓,獨操長養之功,五官通乎五臟,內輿外合足根貫乎額婁。上輿下合左舉而右應則兩膀合,胸斂而背昂則前後合。分則各安步武,合則總會一源。暗練久之,寒暑不能浸,陰陽不能賊,養生之道寓於中焉,為內靜外迭,實得中和之道。在五官局上練勇,何處不見真功。不離陰陽五行中,肝木肺金脾為土,心火炎上腎水清,發竅耳目口鼻舌,外輿內合氣洪濃,陰陽交會……”(下略)

  拳論總講

只知其拳不知其意,何為上手,其拳原打三十六著,此拳三十六著勢,勢勢相稱變化無窮,一著能破三點,共是一百單八點,散手餘外。學者五臟六腑、四稍內氣分明。有反心必有反意,有反意必有反力、有反力須用顧法,有顧法須用異端,異端即是情進、情進即是上法、居上法近走低、遠打高落,俱打便用之法。遇敵者不可展勢,原當是起手不見形,見形非為能,遇敵者立發四稍,豈他不見,原打無形,逢高者就打起進,遇低者就打落進,遇中者就打直進,遇橫者就邀進,原打遍身之法,三節相隨。肘輿膝合、心輿意合、血輿氣合,居打法不得立步存……(下略)

在各派祖師大家作古多年,武學真功沉淪,寶貴套路瀕臨失傳之際,讓我們振臂高呼搶救傳統套路,珍惜傳統套路,弘揚文化、重視傳統。

Shar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