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養生之放鬆功

*轉載自http://www.wdgf.cn/yangsheng/qigong689.html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院立場

 

 

氣功養生之放鬆功

                                                                                                                                                                                03-08-2015

                                                                                                                                                                                        

放鬆功是初學氣功的人一般應首先學習掌握的入門功法,也是深入學習高級功法前應該掌握的基本功。放鬆功以人靜放鬆為主要形式,全身貫穿“靜”和“松”的真字訣,練習者可在松靜之中體驗宇宙的靜謐和鬆弛。

(1)功法內容
放鬆功是靜功中的一個功種。它是通過有意識地註意身體各部位,結合默念“松”字的方法,逐步把全身調整到自然、輕鬆、舒適,以解除思想、機體的緊張狀態,使緊張與鬆弛趨於平衡,注意力逐步集中,排除雜念,心神安寧。從而活躍氣血、協調臟腑、疏通經絡,有助於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常用的放鬆法有如下五種:

①三線放鬆法:將身體分為兩側、前面、後面、三條線逐次地進行放鬆。
第一條線:頭部兩側—肩部—上臂—肘關節—前臂—腕關節—兩手—十個手指
第二條線:面部—頸部—胸部—腹部—背部—兩大腿—膝關節—兩小腿一兩腳—十個腳趾。
第三條線:後腦部—後頸部—背部—腰部—兩大腿後面—兩膝窩—兩小腿—兩腳—兩腳底。
先註意一個部位,然後默念“松”,同時注意離開這一部位,再注意下一個部位,再默念“松”。從第一條線開始,循序而下,待放鬆完第一條線後,接著做第二條線放鬆,再做第三條線放鬆。每放鬆完一條線,在一定部位——止息點輕輕意守一下。第一條線的止息點中指;第二條線的止息點是大腳趾;第三條線的止息點是前腳心。當放鬆完三條線一個循環後,再把注意集中在臍部(或另指定的部位)輕輕地意守該處,保持安靜狀態,約3—4分鐘。一般每次練功約做兩三個循環,安靜一下,然後收功。在默念“松”的時候,如果到某一部位沒鬆的感覺,或鬆的體會不太明顯時,不必急躁,可任其自然,按著次序,繼續逐個部位的放鬆下去並默念“松”字不出聲,快慢輕重掌握適當,要自己多加體會。如用意太快太重,可能引起頭部緊張;太輕太慢,則易昏沉入睡。
②分段放鬆法:把全身分為若干部分,自上而下進行分段法有兩種:
頭部—兩肩兩手—胸部—腹部—兩腿—兩足。
頭部—頸部—兩上肢—胸腹背腰—兩大腿—兩小腿。
放鬆一個部位,默念“松”字兩三次,再放鬆下一個部位,周而復始,放鬆兩三個循環。
③局部放鬆法:在三線放鬆的基礎上,單獨地進行放鬆身體的某一病變部位或某一緊張點,默念“松”20—30次.
④整體放鬆法:就整個身體作為一個部位,默想放鬆。整體放鬆有三種:
從頭到足籠統地、似流水般地向下默想放鬆。
就整個身體籠統地向外默想放鬆。
依據三線放鬆的三條線,依次流水般不停頓地向下默想放鬆。
⑤倒行放鬆法:把身體分為前後兩條線進行倒放:從腳底開始依次為腳跟、小腿後面、兩腿彎、大腿後面、尾閭、腰部、背部、後頸、後腦至頭頂;再從腳底開始,集依次為腳背部到頭頂。這樣前後倒行放鬆,做兩三個循環。

(2)功效
放鬆功適用於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腸胃病、青光眼、哮喘、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心髒病等病症均有較好的療效,放鬆功對健康者、一般慢性病患者,都可在指導下進行練習,以誘導加快入靜、鬆弛。練功前,要思想集中,情緒安定,寬衣解帶,練功場所空氣要新鮮,環境要安靜,練功時要排除雜念,盡量使身體處於放鬆狀態,這樣才能獲得練功的好效果。

放鬆功對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有較好的效果。對消除緊張、促進睡眠也很奏效。失眠患者可在晚間上床後練習放鬆功,常可隨著心身的放鬆,很快入眠。

Shar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