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養生的基本要義

*轉載自 http://www.wdgf.cn/yangsheng/qigong138.html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院立場

   

氣功養生的基本要義

                                                                                                                                                                                                                                                                                                                                             2016-08-25

———————————————————————————————————————————————

氣功養生是在氣功養生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一種祛病延年的身心鍛煉方法。
  一、氣功定義
  何謂氣功,氣功是調身、調息、調心合為一體的心身鍛煉技能。其中調心是指調節心理活動;調息是指調節呼吸運動;調身是指調節肢體活動,三調合為一體的狀態叫做氣功狀態。
  二、氣功範疇
道家氣功包括“吐納”、“導引”、“存神”、“靜功”、“動功”、“內功”、“外功”、“修練”、“打坐”、“入定”、“靜坐養生”、“修身養性”、“呼吸養生”等等,甚至太極拳等某些武術,只要以內功為基礎,都屬氣功的範圍。
  三、氣功分類
  氣功又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前者也叫外功,後者也叫內功。外功以內功為基礎,靜極才能生動,所謂“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精氣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強壯。靜功並非靜止,而是“外靜內動”,是機體的特殊運動狀態,可謂:“靜者靜動,非不動也。” 靜以養神,以吐納呼吸為主要練功方法;動以練形,以運動肢體為主要練功方法。
  四、氣功“三調”
  無論靜功還是動功,都離不開調心、調息、調身(“三調”結合)這三項練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勢三個環節。靜則生陰、動則生陽,動靜兼練,陰陽調和。
  五、氣功功效
  氣功是一種“能動能靜,所以長生”的身心鍛煉方法。它與現代科學的預防醫學、心身醫學、運動醫學、自然醫學、老年醫學以及武術等,都有一定的聯繫。它通過自我調控意念、呼吸和身軀、來調整內臟活動,加強自身穩定機制,從而達到祛病益壽的目的。
  六、氣功選擇
  氣功修煉應根據中醫診斷,分清自己的身體偏於陰、陽、寒、熱、虛、實哪種狀態。
  ——身體瘦弱者,宜先練內養功,待體壯以後,再練站樁功、行功和各種動功;
  ——體胖者,宜用強壯功、站樁功、行功等;高血壓者,可練松靜功及內養功;
  ——胃腸病等消化系統疾患及肺結核等,可選內養功;
  ——神經衰弱、陽痿、遺精、早洩等,應選強壯功,配合保健功。
  根據道家:“吸為陽、呼為陰”的之理,應調整呼吸時陰陽的長短,即可調陰陽:
  ——陰虛有火的人,可吸短呼長,著意於呼氣;
  ——陽虛有寒的人,可著意於吸氣,吸氣深長。
  根據道家:“陰生於靜,陽生於動”的之理,調節動靜也可調陰陽:
  ——陰虛者以練靜功為主;
  ——陽虛者,多練動功;
  ——意守也可以調節陰陽寒熱。 《文始真經》雲:“氣緣心生,猶如內想大火,久之覺熱,內想大水,久之覺寒。”就是說可以用想像和暗示的方法來建立一個適合自己需要的寒熱溫涼的環境。
  七、修煉氣功的基本方法
  (一)調息、調身、調心
  1. “意守”
  控制意識活動,所謂氣功鍛煉的中心環節。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狀態。難以入靜是初練氣功的一大障礙,由於入靜與效果有關,所以往往求靜心切,反生急躁,越練越煩,更難入靜。所謂“入靜”,就是通過“意守”,改“胡思亂想”為“靜思專想”,進而做到“無思無想”,恬靜愉快,悠然自得。所謂“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於體內某一定部位或某種活動,或意想某種對身體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結合意守“丹田”。
  2.“氣貫丹田”
  丹田,指臍下一寸半的“氣海穴”。意守呼吸與意守丹田結合,就叫做“氣貫丹田”。氣貫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氣時膈肌下降,腹壓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氣經肺吸入丹田;呼氣時小腹回縮,好像氣從小腹經肺而出。這種氣貫丹田法是氣功產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腎。
  3. 調息
  所謂調息就是自覺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細、靜、勻、長”,逐步達到無聲無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練時,求其自然,不可勉強,慢慢做到從有聲到無聲,由短促到深長。最好是練“氣貫丹田”法,至於“大周天”、“小周天”等運氣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後再去學習。
運氣是通過深長呼吸和停閉呼吸,以意領氣,打通經脈,意隨氣行,運行週天,這在古代也稱“閉氣”、“引氣”、“行氣”、“運氣”等。若運氣攻患處,給自己治病稱“行氣”;若運氣外出,發氣給他人治病,則稱“布氣”。
  調息的意義首先在於提高了呼吸效率,雖然每分鐘通氣量下降,但潮氣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氣與肺泡氣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氣減少,說明消耗最少的能量,獲得最多的氧氣。更由於緩慢的呼吸運動,有節奏地改變著胸腹腔的壓力,對內臟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從而改善了內臟的血液循環。
  4. 調身
  所謂調身就是自覺控制身體的姿勢和動作。調身一般分行、立、坐、臥、做。五種情況都必須與調心和調息配合進行。調身的總要求是寬衣解帶,舒適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搖,注意道路,氣貫丹田,呼氣提肛,吸氣放鬆。
(1)立立要兩足平行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軀幹平直,含胸收腹,兩臂向前半舉,屈時屈腕如抱球狀,兩目半閉凝視鼻端,然後調息,意守丹田,此所謂“三圓式站樁”。
  (2)坐 坐有自由式和盤膝式兩種:自由式,選適當高度之椅。凳或床,雙腳踏地而坐,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仰掌疊放一起置於小腹前,目半睜,視鼻端,或雙手合掌如佛,目半睜視指端。盤膝坐,有單盤膝、雙盤膝和自然盤膝。單盤膝是將一側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雙盤膝是先將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兩小腿交叉,兩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盤膝是兩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兩足壓在大腿下。上身姿勢皆同自由式。行功應備軟墊,兩腿發麻時,可行自我按摩後收功。
  (3)臥 臥適於病弱或失眠者,可於睡前行此功。以右側臥位為佳,頭稍向前。下面的一隻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隻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處,手心按腹。腿的姿勢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4)做做有兩個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勞作時,根據工作的性質,採取合理的不易疲勞姿勢,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實質是時時處處都可意守丹田練丹功;其二是指導引、太極拳等各家各派的動功功法,其姿勢動作五花八門,學者應選其一種,認真實行。
  總之,調身即調整形體,使自己的身體符合練功姿勢。形態的要求。
  (二)練習氣功的要領
  1.松靜相輔,順乎自然
  鬆與靜的關係密切,全身放鬆能促進入靜,而入靜後,也必然呈現全身放鬆,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謂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鬆,這個松必須掌握鬆而不懈的狀態。採用臥式,全身放鬆較易實現,但在擺好姿勢以後,還應全身微微晃動幾下,達到臥之舒適。站、坐兩式的維持,都必須有一定的肌肉處於緊張狀態,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鬆。放鬆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意識的放鬆,首先要伴隨著全身肌肉放鬆,使整個身體有一個舒適鬆快的感覺,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過於集中,要消除緊張狀態,達到精神意識的放鬆。所謂靜,是指相對安靜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無聲,體會悠閒自得,在意識方面強調通過意守,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總之,松靜自然是練功的關鍵,掌握得好,可以迅速獲得良效,掌握不當,往往會出偏差。
  2.練意練氣,意氣合一
  氣功之“氣”,主要指真氣(元氣)而言。練氣之初,必須由練肺氣(呼吸之氣)入手。肺氣的鍛煉,由於功法的不同,採用的呼吸方式也各異。雖然如此,但不論什麼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勻、細、長、緩。練功有素之人、每分鐘呼吸次數,甚至可達二三次,形成緩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氣的鍛煉,必須由淺入深,由快至慢,逐漸練習,不能要求在短時間內即形成完整的深長呼吸。初練時必須以意念誘導,練到一定程度,便可達到自然而規律的呼吸。所謂練意:一為排除雜念,達到入靜;二為意守丹田,使整個機體發生更深刻的變化。初練氣功者欲想很快排除雜念是很困難的,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使雜念逐漸減少,達到入靜的要求。
  練功過程中怎樣把練意和練氣結合起來?開始鍛煉呼吸時,同時也要意守呼吸,以幫助呼吸盡快練好。待深長。均勻的呼吸形成後,再注意腹部隨呼吸起落。當呼吸鍛煉得很純熟時,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達到氣貫丹田,此時,單純意守丹田即可以了。這樣練氣練意,二者就能密切結合,實現意氣合一,使真氣充沛,達到治病健身。
  3.情緒平衡,心情舒暢
  在氣功治療中必須強調情緒平衡,心情愉快,這樣才能促進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後都會有舒適和欣快的感覺。
  4.循序漸進,勿急求成
  初期練功不能急於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隨著練功時間的進程逐漸顯現出來的。練功方法雖然不很複雜,但要掌握得比較熟練,也要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達到。以內養功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鍛煉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較熟練時,再加上停閉,在停閉呼吸熟練以後,再加默念字句,然後再加舌抵上齶,在這些動作都比較熟練了,再加上意守丹田,這樣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較順利。
  5.練養相兼,密切結合
  所謂練養相兼,就是練功和合理休養並重。只練功,不注意合理休養,對戰勝疾病將是個障礙,故練、養必須密切結合。合理休養應包括的內容為:注意適當休息、生活規律、情緒樂觀、飲食有節、適度體力活動等。這些內容在整個練功過程中乃至一生,都應當注意,這往往是戰勝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證。每次練功均應貫徹練養相兼的要求。如練內養功或強壯功時,練上半個小時以後,就可以放棄停閉呼吸,放棄意守丹田,單純全身放鬆,平臥床上,靜養10~20分鐘。養後還可以繼續再練,如此練練養養,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功時適宜
  當前各地流傳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廣泛採用,效果不錯;也有些功法,僅限於個別人練習,尚未完全公開,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難定論。練功者應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病情、體質和日常習慣等,選擇1~2種合適功法,進行鍛煉,這樣既便於掌握,又易獲效果。
  7.總結經驗,避免偏差
  氣功療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練功要求和方法,不斷地進行鍛煉。在鍛煉中大都不能一帆風順,嚴重者可產生偏差。造成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於求成,不能循序漸進,呼吸用力過大,一味追求深長緩慢,或意守強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覺,結果造成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甚則呼吸紊亂,頭痛頭昏,精神緊張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顯,由輕到重,當開始有所表現時,糾正比較容易,需時也短,如果偏差已經形成,糾正起來就比較費力。因此練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細緻地體會,總結經驗,找到不足,及時糾正,以免形成偏差。
  八、練功注意事項
  首先,要選擇適宜的練功場所。環境安靜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在室外練功,最好能選擇樹林、草坪、花圃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在室內練功,也應保持空氣流通。練功場所的光線宜暗些,有利於較快入靜。但無論室內室外,都不宜讓風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後頸部分。其次,功前要擺脫煩惱,心情愉快。在上功前20分鐘即應停止較劇烈的體力和腦力活動,以保證練功時全身肌肉放鬆、心情平靜,有益於調整呼吸和意守入靜。作功前要寬衣松帶,以便於全身肌肉放鬆和呼吸通暢。若採用臥式,應脫掉外衣,安臥床上。練功之前還要排除大小便。
  還要注意練功的次數和時間。初學者每天宜練一次,練習10~15分鐘即可;練功熟練者,可增加一次練功時間,每次延長到20~30分鐘。在療養院或在家中休養者,也可以每天練功3~4次。在練功期間,生活要有規律,飲食上可適當增加營養,去掉菸酒嗜好,同時,要注意避免七情干擾,保持情緒穩定。練功完畢後,不要匆忙站起,應該先用兩手擦面,輕輕揉揉兩眼,然後再緩緩起立,活動活動四肢。但要注意的是在飢餓和飽食之後,都不宜練功;發熱、腹瀉、重感冒或身體過度疲勞時,均應暫停練功。

Shar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previous next